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乡村生产习俗:麦收忙

    信息发布者:龙乡传人
    2019-08-20 08:23:40   原创

    麦收是多数农民一年中的大事,也是老家最忙碌的季节了,每到这个时候朴实勤劳的乡亲收获着希望,他们累并快乐着!


    此时走进乡间田野,每一处都是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每年芒种前后麦收,这已是多雷暴雨的季节,还经常下雹子,民间用“争丝夺麦”来形容麦收的紧迫性和艰巨性,麦收前就象迎接大决战一样进行麦收准备。


    麦收2


    首先进行场间准备,主要是摁场(即压场)打苫子,不管是老场新场,都要先用锄耪一遍,除去杂草,将地面推平,用碌碡干压一遍,然后用水泼至半透,晾到不粘脚时,撒上麦糠,人拉着碌碡进行碾压。压场时碌碡括子后面要拴上一把草,把撒到地上的麦糠拖得很均匀,直到把场面压的很坚硬。压后麦糠不能扫,留其盖着场面保持湿润,以防止场面裂纹。如果过了一两天,庄稼还未运来,看着场有小裂纹了,就由人拉着碌碡再压一遍。

    打苫子用稻草或茅草当约草,把谷草编成片,最后卷成卷备用。各家根据种麦多少,打三五捆,七八捆不等。用时根据垛的大小,用苫子苫到顶,再用三个“罩马子”(谷草绑成扇形)封顶,这样防雨能力很强。

    其次是收割工具的准备。要准备车、绳、铡、镰刀、磨石、杈、耙、扫帚、木锨等。有的还要在场上备上几口大靛缸,灌满水,防火用。

    其三是生活方面的准备。有条件的要推米磨面,条件差的也要烙下煎饼,拤(用碾压)下糊涂面子。麦收农活太重,吃的东西尽量好一点,有些户要买条白磷鱼,或称几条咸刀鱼。同时各家都要置办蓑衣和苇笠,苇笠要每人一顶,并订好托子,上好袢,晴天遮阳,雨天遮雨。


    麦收1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还要严格把握麦子的成熟时机。有农谚说:“蚕老一时,麦熟一晌”,在天气很热,刮西南干热风的情况下,一块麦田早上去看还青着,下午就成熟了,明天再去看就熟过了。一块麦子地基本成熟了,上午割了就会得到大丰收,如果上午未割,下午来了冰雹,地里砸个秃平,大丰收就会变成颗粒不收,因而人们对麦收始终都贯穿一个“抢”字。

    同时还要祈天求神,因最怕下雹子,就求雹神。这雹神有的说是雹泉老爷,有的说是孤突君,也有的说雹泉老爷孤突君就是一个神。因而这时人们就举行仪式祭雹神,求雹神不要下雹子。祭雹神多是分散进行,仪式也很简单,但这时都不敢说“下雹子”这个名词,而叫下冷子或说下孬雨。比较讲究的都是种麦多的大户,他们常常雇有长工,请有短工,开镰的头天下午,就把人集合起来磨镰刀,备绳索,绑车子,下午饭时要喝开镰酒,酒前先祭雹神。在院中天地桌上,先放上写有:“雹泉老爷孤突君之神位”的纸牌位,摆上三茶碗水饺作供品,上香后,由户主先跪下说:

    雹泉老爷孤突君,

    大慈大悲发善心。

    收起冷子变水滴,

    麦后送来地生金。

    然后发纸烧牌位,凡在场的都跪下磕仨头,进行拜祭。第二天到麦田地头上,当家主人拿着镰刀还要说:

    小麦成熟,苍天保佑,

    该割就割,该收就收。

    接着领工头开镰,很多人一起割麦子,这领工头是提高速度的关键,雇有长工的一般由长工领工,如果未雇长工则由本家主劳动力领工,如果本家无主劳动力,由主家指定短工中一个为领工。

    割麦子不是从地边上开始割,而是从当中抽垅子三人一趟,每人一垅,领工割的有多快两边必须有多快,领工每把多大两边也必须多大,一律右手拿镰刀,左手拿麦子,每割一镰向前走一小步,割下的麦子要在镰的上方,割够一把,麦棵在手里必须是扇形,放到领工头那一行的中间,两边每人再放上一把,就是一个麦铺子。不管地多长,当中不能停,不能直腰,直到地头转回时才能直一下腰。这是集体作业,谁也无法偷懒,逼着每一个人都得很努力,很抓紧。割完后一同打捆。一般是领工头捆,跟垅者抱铺子,三五铺子捆一个麦个子。捆时,把麦约子两头一提,用膝盖把麦子狠狠地一压,两手把麦约子一紧一拧,再将约子头掖进麦个子中,顺手将麦个子竖起来,站在地里。这样捆的麦个子很紧,用杈挑着上车、上垛保证散不了。

    割麦子时,常常很多人跟着拾麦子。开割时间不准他们进地,他们都坐在地边上等着,一旦割完捆完,麦个子全站在地里了就宣布“放阵”,众拾麦者一齐涌进地里抢拾漏掉的麦穗。这拾麦子的多数是穷苦农民,他们自己种麦很少,借麦季拾把麦子补充口粮。也有少数大闺女小媳妇,家里不缺麦子,但那是大家的,她们自己要攒私房钱,就去拾麦子,卖了钱归自己。

    割完一块地就向回运,有牛车的用牛拉大车向回运,无大车的就用小木车推或担子担,运完一块地割另一块地。当时由于普遍缺柴烧,有些种麦少的户,为了把麦茬收回去当烧柴,就拔麦子,每拔出一把,就在脚上摔几下,打去泥土,连麦子根一同收回家。也有的“齐”茬子,割了麦子后,自已再去刨回来烧火用。拔麦子除了收的慢外,还把耩地时施的粪也带出来了,有破坏地力的副作用。

    地里的麦子割完后就转到场上了,打场晒麦和割麦子同样重要。在鲁南地区,把麦子运到场上后,先把麦穗铡下来,晒透打好后把麦子收藏起来,然后再将铡下的麦秸摊在场上晒干,再套上牛或驴拉着碌碡打场。因其中麦粒子已经很少了,不怕连阴天,也不怕捂垛,等好天再打也不迟,再打的目的是把麦秸打一下垛起来,有的用来喂牛,有的用于披屋。

    沂蒙深山区多数麦子长得不高,高的可以把麦穗先铡下来,提前晾晒,矮的则要男女老少齐上阵“梳麦子”。梳麦子也叫轧麦子,具体做法是:镰刀把向外,刀向上,用石头或碌碡放在镰把上压牢。梳麦子的抓起一把麦子,将麦穗一头爽齐,一手握住麦穗头,一手用麦梳子把麦叶杂物梳去。所谓麦梳子,是用三十公分左右长的小木棒,镶上五六公分长的竹齿做成的,一把麦子用这梳子三五下就把麦叶和杂物梳没了。接着把麦穗用压好的镰刀割掉,再把麦秸倒过来爽齐,捆成直径三十公分左右的捆,晒干后垛成圆垛留着披屋用。梳下的散麦子和麦穗头一起摊在场上晒干,套上牲口拉碌碡打。这样打的麦穰很碎,只能用于铺床取暖或和泥当穰筋用。


    麦收


    不管哪种打法,打出来的麦子要及时摊在场上进行暴晒,晒干后放在囤里装在缸里。有时夏天中间还要再晒一次,以防虫蛀。

    由于深山区种麦不多,就有外出赶麦季的习惯。一般是强壮劳力,扛着扁担,带着镰刀,到种麦多的平原地区给人割麦子。大多住在人家的看场屋子里。这时天热活重,工钱一般都较高,一个麦季,有的能赚几块银元,有的能赚一担麦子挑着回家。也有的山区妇女,带着饭到平原地区拾麦子。

    麦收后人们不忘敬天祭祖,比较普遍的都用新麦子面粉包水饺上新麦子坟和敬天,以感谢苍天和祖上保佑麦子取得了丰收。


    记忆中,每年麦收的芒种时节,是村里最隆重的时刻。麦收,犹如一幅绵延不断的画卷,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这幅画卷也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变换:从最初的铅笔素描,到后来的绚丽水彩,再到今天的畅快写意。

      刚记事那会儿,还是大集体。每逢麦收前,生产队早早就组织社员们进行前期准备。先清理场院的杂草,再用牲口浅浅地犁起一层,然后用耙一遍遍耙平。单等接近麦收的前几日,选个天气晴好的下午,全村老少齐上阵,进行挑水泼场。第二天,再铺上薄薄的一层麦秸,使得整片场院平整如镜,前期工作才告一段落。

      开始收麦那天,乡亲们凡是能下地劳作的,都早早地聚集在地头。随着生产队长一声响亮的吆喝:“开镰了——”,麦收便正式拉开了序幕。那时村里几乎没有现代化机械,所有麦田都是人工收割,牲口拉运,从收到种得要一个多月。一个麦收下来,再健壮的小伙子也得脱一层皮。然而,繁重的劳作与实际收获往往不成正比。麦收完了,每人也就分上几十斤小麦。对于分得的那些小麦,庄户人轻易不敢享用,只等过年过节,才慷慨地吃上几回。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村里实行了分田到户。从过去的怎么干听生产队长吩咐,到今天自己的土地自己做主,成为土地主人的农民们个个干劲十足。在我的记忆中,除去冰雹大灾之年,几乎年年都是小麦大丰收。收麦,成为每个农民最劳累也最惬意的事。天还没亮,听吧,麦田里早已经布满了唰唰的割麦声。土地是有了,但耕作收割的农具还不配套。生产队的那几头牲口,是按小组分的,一个小组一头。于是,独轮车便成为田间地头来回穿梭的主力军。只有等到晒干麦秸准备压场了,小组内的牲口才会你一家我一户地轮流着被派上用场。在父亲的记忆中,分田到户的第一个麦收最为深刻——正是从那个麦收开始,我们家才彻底告别了饥饿,几乎天天能够吃上向往已久的白面馍。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小麦的产量实现了一次次历史性的突破,农民的劳作工具也实现了更新换代。慢慢地,家家户户有了自己的牲口,有了自己的平板车。个别先富裕起的农民,购置了拖拉机,配置了在当时看来颇为先进的大推子似的收割机,用来对外出租。农民不再人工割麦,改用拖拉机压场,大大缩减了麦收时间,从收到种也就十多天。然而,用拖拉机压场虽然快捷了,但要是赶上连阴天,没法晾晒也是个问题。于是,一次性出麦粒的脱粒机又开始时兴起来。听吧,每到麦收时节,大小场院到处都是机器的轰鸣声。看着成堆的金灿灿的小麦,农民们个个笑逐颜开。

      现如今,年已七旬的老父亲在乡下仍然种有十余亩小麦。我们老早就劝他别种了,该休息一下了。每次老父亲总是笑笑:“这年月,啥都是机械化,我这十余亩小麦,连收带种几个小时就完了,这点活儿,累不着我!”




    同镇村社区县村社同镇村站数量:15

    大庆关村 鲁豫村 鲁安村 利民村 严通村 仁兴村 平民村 新建村 新安村 春合村 富民村 雨林村 乐合村 赵东村 赵西村

    鲁安老百姓都爱村网通!

    您觉得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欢迎网友评论:


    打赏捐赠
    3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