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孩子们为什么会逃离免费的乡村学校?

    信息发布者:鲁安新华
    2019-03-17 10:27:30   转载

    08b7ca639bfcbf6df2ec1c4fa4e6f5e6_1529207759_9605_thumb.jpeg





    可以说,我们国家现在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要重视教育,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教育的政策措施。虽然国家制定的教育政策的出发点大多数是好的,但是,地方执行起来的效果却不尽人意。




    特别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农村的孩子逐渐减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乡村学校纷纷撤点并校,教师面对现实,忧心忡忡!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许多乡村学校的老师纷纷逃离,进城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也逐渐富裕了起来。要想富先修路,农民心中的康庄大道就是孩子的未来,孩子是农村人扬眉吐气的根本。所以,农村的家长也都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进城接受教育也就逐渐成了普遍现象。




    “就近入学”一直是政府倡导的办学宗旨,特别是九年义务阶段。在我们小时候,每个村几乎都有小学,那时候孩子较多,外出人口较少,村小学都是挤得满满的。随着农村人口的大量外流,再加上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大量农村学生都流向城镇,导致城镇学校一个大班学生多达80人,村级学校一到六年级学生加起来都不到100人的极度不平衡现象屡见不鲜。


    如今,农村除了幼儿园满员之外,中小学学校无论村小还是集镇,都是呈学生人数日渐萎缩的趋势。许多乡村学校的学生都纷纷进城读书了……确实,县城的资源比农村更优化,师资力量更雄厚。乡村学校,无论办学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处于弱势地位。



    214515_3411238847_1_960_647.jpg



    我们知道,我国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许多农村孩子在乡镇学校读书,交费仅仅几十元或者一二百元,应该说负担很轻了,有的还有困难补助等,但是,我们还是常常听到和看到,农村的一些孩子还是放弃了免费的乡村学校,而选择去了交费比较高的县城私立学校就读,究其原因,有这样几点。








    一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所在。现在农村孩子的父母,大都外出打工挣钱,在家种地做生意的比较少,孩子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带着,而爷爷奶奶由于隔代亲的原因,加上不懂得也不会教育孩子,常常是管不住,管不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这很让父母们担心,一方面担心学业无成,另一方面担心学坏了,所以,他们选择让孩子来县城私立学校就读,因为县城的私立学校一般有寄宿制度,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更能实现自己的希望,让孩子通过读书成才,改变自己的命运,又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因此,即使花费高一些,他们觉得挣钱就是为了孩子,这也是值得的。






    二是私立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吸引力。县城私立学校由于管理机制的原因,一般说来,管理是比较严格的,私立学校的教师工资直接和学生的成绩挂钩,所以,一些私立学校的老师对学生要求极为严格,学校要求任课老师轮流住校,随时听从学校的安排为学生服务或辅导,老师要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就餐、洗澡等各种事宜。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方面,私立学校很看重学生成绩,老师压力大,动力也大,对学生抓得紧,学生往往在成绩方面明显好于公立学校,更是远远高于乡村学校。同时,私立学校对招生也有严格的限制,学习成绩太差的学生根本就进不去,这样就能保证学生的整体素质,学风也比较好。既然在私立学校里学生能取得好的成绩,他们当然不会在乎那点儿学费了。






    三是农村乡村学校的设施、管理以及教学质量的不尽人意。与私立学校形成反差的是,乡镇的一些乡村中学,由于政府教育投资有限,导致学校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教学设备简陋,教育经费紧张,学校办学举步维艰,再加上管理松散,教师工资不与教学成绩挂钩,年轻教师身在下面,心在县城或更好的城市,因此,教学质量不尽人意,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同样,在县城私立学校就读的学生,成绩远远好于在乡村学校就读的,这些在县城私立学校就读的学生就是无声的宣传,因此,他们的父母当然会让孩子选择去县城私立学校的。








    另外,现在,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在外打工,家庭收入提高了,他们也完全负担得起学生的费用,再加上现在交通方便,所以,他们选择去县城私立学校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


    4f4334e48e09460ebb2db3efde4634fe.jpg




    我们都明白,当今社会,教育资源的集中化最主要体现在优秀教师不断的流向城市、大城市,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没有了优秀的教师,很难吸引更多的孩子来就读,这也是导致农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的原因。


    农村的学校,普遍面临缺少老师、生源不足的问题,老师待遇不高,优秀教师面临巨大的外界诱惑,较难保证很高的教学质量,学习氛围不浓,竞争意识不强,导致孩子们的学习强度、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都难以和城市的学生竞争,这样的现状,逼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将孩子送到城里读书。


    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城市里面,人口密度集中,校外培训机构、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密切,容易形成更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不管是因为焦虑、从众的心理所导致,还是其他任何原因,对于孩子来说,能够跟一群学习更努力、投入时间更多的同学和家长们相处,肯定比放在农村老家要好得多。


    近年来,农村学生进县城上学在许多地方成为新潮流。
    以往,农村孩子通常就近接受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才到县城读书。现在进城的脚步提前了。许多农村孩子从初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就开始在县城上学。有的家长在县城买房、租房陪读,有的孩子则从很小就开始住校。
    进城读书带来的挑战之一是:乡村学校生源流失,城镇学校却人满为患。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2017年《教育蓝皮书》中就关注到这一现象。以河南省周口市某县两所小学的班额对比为例,其某城市小学平均班额(103人/班)是某乡村小学平均班额(26人/班)的4倍。
    2017年《教育蓝皮书》为破解大班额问题提供的解决思路是,加强农村学校建设,促进农村学生回流。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一贯是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既定思路。但是我们也应该换个角度思考:农村学生为什么进城?
    除了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这个老问题外,还有两个新的积极因素:一、城市化;二、农民开始重视教育。城里学校一直比农村学校好,但进城上学直到最近几年才成为潮流,便是最好的证明。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历史性巨变中,农民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孩子成了进城的“先遣军”。经济条件改善、视野开阔之后的农民,开始像市民一样相信“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未必是坏事。城市有“择校风”,农村有“进城上学”,道理是一样的。
    理解了上述背景,就会意识到劝农村学生从县城回流将是多难的挑战。不仅农村孩子要进城,农村教师也要进城。从长远来看,他们也终将在城里相遇。
    所谓堵不如疏,与其劝阻,不如顺势引导。引导不是放任自流。
    其一是增加县城的教育资源供给。学校、教师等的规划配置,应该基于未来的城市人口规模。
    其二是保障进城机会的平等,警惕义务教育等级化。有些地方利用城里学校的稀缺性,搞“贵族”学校,违背教育公平的宗旨。增加供给是保障公平的必要前提。

    IMG_20190111_041225.jpg

    综上所述,要留住这些农村的孩子在乡村学校就读,必须加大政府对乡村学校的投资力度,建设好乡村学校,更需要有一批立志乡村教育事业的教育者,学校要加强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要给予政策倾斜,提高生活补助标准,提高他们的工作待遇,鼓励更多优秀师范生去乡村学校,让他们能够安下心来,扎实地开展教育和教学工作,让农村孩子愿意去就读,更好地培养乡村建设的有生力量,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输送更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到2020年,要基本补齐乡村小规模学校(指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以下统称两类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两类学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  
    《意见》指出,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乡村义务教育,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到2020年,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基本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农村孩子提供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mmexport1552704110113.gif


    早在古代,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就包涵着朴素的教育公平的原则。《联合国人权宣言》亦规定,“不论什么阶层,不论经济条件,也不论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毋庸讳言,教育不公平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不仅仅是现在的问题,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许在将来也会是一个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温饱前我们期望教育能帮我们摆脱贫困;温饱后我们更期盼教育能提升我们的发展。


       知识改变命运。我们应该看到,教育公平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和谐社会的蓝图就是公平正义、民主法制、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包括教育公平在内的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抽掉了这个基础,就抽掉了和谐社会这个“大桶”最重要的一块板。为什么?因为有了教育机会的均等,有了教育过程的公平,有了教育质量的公平,社会困难群体才有可能与社会其他阶层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才有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可能,社会各阶层才有正常流动、分化的可能,全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而不至于让社会困难群体无路可走,铤而走险、这一点已为历史和现实无数次的证明。
      
    虽然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彻底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但当务之急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教育立法,以法律来保障教育公平的逐步实现。近年来,从免收农村义务教育费用等一系列举措中,我们感受到教育资源正逐步向农民和农村地区倾斜,这也表明了政府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决心。


    59557ee1447041139ab856c484c34aa1485836b0.jpg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继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随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制定举措,引导有志之士服务乡村振兴事业。人才是乡村振兴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现在农村的人才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一定要鼓励城市各种各样人才到农村去。乡村学校需要真正的实干家!热切期盼,乡村学校的老师与孩子能够尽快享受生活的美好!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网 中国教育在线 教育人


    >>更多详情见网站!

    打赏捐赠
    18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村民评论
    黄河大侠2019-03-27

    令人深思的问题!

    回复

    鲁安新华2019-03-22

    由于存在农村学生流向城市的这种趋势,目前在全国都加大了对城镇学校的建设力度,希望使农村学生更多地集中在城市学校学习。“教育移民潮”造成城里学校“人满为患”,农村学校“门庭冷落”。但是,我们不能不担忧:若干年以后,中国农村还会不会有人存在,散落在千山万水中的村落会不会逐渐消亡。城市与农村、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应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应允许这些不同模式的存在。

    回复

    黄河人家2019-03-17

    乡村学校被边缘化了!

    回复

    黄河龙2019-03-17

    很无奈啊!

    回复

    天生我才2019-03-17

    尴尬的乡村学校!

    回复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