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时代带给我们什么?

    信息发布者:闲事大叔
    2022-03-24 15:47:32   原创
    乡村人的生活记录——


    1


    村里有人家办喜事,我跟娘应邀去吃席。
    照习俗,男女不同席。但我坐的这一席和娘坐的那一席离得近,我和娘紧挨着。同席的都是本村人,自然认识,等开席的间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边唠着家常,一边说着笑话,好不热闹。
    开席了,菜流水似的一碟碟地上来,有热菜有凉菜,十分丰富。可没等吃几口,坐对面的几个媳妇嫂子就从口袋里掏出几个塑料袋子,把烧鸡、肘子、四季丸子等大菜争着往塑料袋子里装,然后把袋子口一系,顺手放在自己的凳子下。接着,没事儿人一样继续夹着桌子上的凉菜,一边吃一边招呼着其他人:“吃呗吃呗,都甭作假(客气)哈!”那口气,仿佛自己就是办席的主人。
    桌子上的空盘子多了起来,大菜得宠,但都进了媳妇们的塑料袋子,只剩下几盘寻常的蔬菜不受待见,孤零零地呆在桌子上,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寂寞。
    我环顾邻座的桌席,几个媳妇婆姨也在忙着把菜往塑料袋子里倒。这一幕看得我目瞪口呆!
    我有好多年没有在老家吃席了,没想到吃席的“礼仪”竟然多出了这么一条。以前吃席,同席的人中,如果辈份高的或年长的不先动筷子、不招呼大家,就没有人会动筷。现在倒好,酒没过三巡,菜没过五味,大菜就名花有主了。
    又上来一盘猪杂碎,大家吃了几口后,娘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白色塑料袋子。娘捋了捋塑料袋,把它抻展,伸手就要去端桌子上的猪杂碎。我赶紧拽住娘的手:“娘,咱不要,不好吃,甭拿。”
    “人家都兜了,咱也兜呗!”娘说。
    “谁愿意兜谁兜,咱不兜!”我的脸有点发烫,眉毛跟着抖了几下。
    “都兴(流行)这,你不拿他拿。恁娘想要嘞你就叫她拿呗。”对面的大福嫂子说。
    “俺不要,甭拿,没人吃。”我没有看大福嫂子的眼睛,仍然摁着娘的手不放。
    娘把塑料袋子揣进了上衣口袋里。
    回家的路上我问娘:这吃席咋能乱兜乱拿呢?
    娘:都兴(流行)这。
    我:兴了几年了?
    娘:六七年,七八年了吧。红白喜事,客还没有咋吃呢,都给人家兜走了。
    我:就是啊,咋成这样呢?要是末尾都不吃了,兜走也好,不浪费。可这人家都没咋吃呢也兜?
    娘:都是这。
    我:你咋也兜呢?可别兜了哈。
    娘:老是见人家兜,今儿个我也带了个袋子。
    我:谁愿意兜谁兜去,咱不跟人家学。以后甭兜了哈。
    娘:没兜过,以前就兜过一回,到家还叫你哥嫂吵一顿。
    我:就得吵你,要是我我也会吵你。以后可甭兜了,丢人。
    娘:嗯,中。


    让我没有想到是村里这几年的吃席礼仪竟然成了这,更没有想到的是年近八十的老娘也入了乡随了俗,追逐起时兴的事儿来!


    2


    老友在村里是给人家盖房的,他组建了一个建筑队,一年四季忙着十里八村的活儿。但这几天他正为找不到合适的施工队而烦恼不已。
    什么样的施工队是合适的?
    老友答,只要是正儿八经做事的,干活不毛糙的,就是合适的。
    老友以前合作过两个施工队,其中一个还是自己的三舅带队。但这两个施工队的人做起事来太快,粉墙、喷砂浆,本来是两天干完的活,结果一天就干完了。看似效率很高,但活儿很毛糙,毛病很多,墙边,窗户边,这儿露一块,那儿少一点;这里凸起来了,那儿还有一个坑。老友自己都看不过眼,怎么好意思给屋主看呢?所以只好再补。看似干活快,实际上是耽误工夫,还影响质量。
    老友每一次都把施工要求给施工队交待得清清楚楚,叮嘱得也很仔细。施工人员答应得都很爽快,也很认真,可到最后干出的活儿还是那样,没有任何改善。
    我问老友施工人员为啥会这样?为啥不按施工质量支付工钱。
    老友答说他们急着赚钱呢,干活能细致吗?如果按质量付钱,施工队会中途撂挑子。
    细不细致总得符合施工要求才行啊?职业道德呢?不签合同吗?我追着问。
    都想着少出力、多赚钱,在这儿职业道德是个稀罕物件。连自己的老舅都想着法儿应付我,还能指望别人干活认真?在乡村干这种活儿签合同不时兴,不好使,没人签,签了也没用。老友苦笑一声,一脸无奈。
    活儿干成那样,也不怕人家笑话?我不解地问。
    我不由得想起了父亲干活时的样子。父亲也是村里小有名气的泥瓦匠。父亲那一代人,包括他的老搭档潮大爷、大个子五爷等等,他们最怕自己干的活儿出现瑕疵,嫌丢人,要是那样人家会瞧不起,也会辱没祖师爷。
    一次他们说到去杨桥给人家盖屋子瓦瓦,不知道因为啥没有瓦好,屋顶漏雨。一说起这个事,父亲他们几个人都觉得不好意思,觉得丢脸。
    父亲那一代人做的是手艺活,被称作泥瓦匠。现在干同样活的人称为建筑队或施工队。称呼紧跟时代,价值观似乎也不甘落后。


    3


    王先生是某个大学的教授。
    他想带两个博士生,想让自己的毕生所学有学传承。招生申请打到院里,答复是想要招生得先拉到项目基金。
    王先生不是学销售的,不专业,既无门路又拉不开脸。项目基金自然没有着落。
    招生计划不了了之。


    4


    钱理群先生在谈到当代大学生时发明了一个概念,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大福嫂子、娘、乡村建筑队,他们和大学生们相比,自然达不到精致的标准,更没法和王先生所在院的精致的领导相比。但他们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利己主义者,而且精致得过了头。
    是什么让他们拥了这样的资格呢?是钱吗?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