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6.png)
这是 青音约 陪你更好的第 2536天
昨天凌晨两点,武汉宣布上午10时“封城”的消息刷遍朋友圈。
武汉加油,武汉挺住!!!
自1月19日以来,有关#武汉新型肺炎#的消息一直占据热搜。
此次疫情爆发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它的爆发时间恰逢春运——人类社会规模最大的迁徙活动。
而作为疫区的武汉,位于九省通衢的重要交通枢纽,预估今年武汉的春运客流量是1500万,单日客流量将超9万人次。
在这里聚集了80所高校,超130万在读学生,占春运客运量人数10%。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如果不做好各地区(特别是武汉)的防控工作,经过一个春节的发酵,没有一个城市可以幸免。
除此之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做好防护:
1、勤洗手。特别是咳嗽打喷嚏之后,用餐前等等。
2、戴口罩。
曾在SARS 期间为防控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为我们在防控方面划了重点:要佩戴口罩,即使买不到N95口罩,一次性的医用外科口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飞沫的传播。
随着疫情的发展,全国各地区的口罩已经出现脱销的情况,小编在1月19日到药店购买时,就被告知已经售罄。
原以为在确诊病例越来愈多之后,在媒体不断地科普之下,能在思想上引起大家的重视。
但没想到的是:一部分人仍然像17年前轻视SARS一样,轻视了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
轻视表现之一
仍出行、聚众参与活动
1月18日,就在疫情防控紧锣密鼓进行的同时,距离病毒源头武汉华南海鲜城不过7公里的百步亭社区,淡定了举行了“万家宴”4万多个家庭,端出13986道菜品,共吃团圆饭。
说实话,通过这次的疫情,我发现湖北人是真的心大。
室友原本约了老家是湖北的同学一起在北京过年游玩,不巧这两天疫情严峻,吓得室友战战兢兢,就怕同学过来北京出个闪失。
把最新的疫情报道逐一发给对方看过以后,对方回复说:哦,我换乘一趟人少的高铁。(晕倒,这是换乘的问题嘛?!)
他们的淡定,真的让人没法淡定啊(抓狂)。
轻视表现之二
出门不佩戴口罩
我的一位同学,恰巧在武汉上班。1月20日,在网上开始常挂疫情消息之后,我联系了他,问他那边的情况怎样?他回复说“没太大感觉”,上周五上班的时候,戴口罩的人还不多。
1月21日,每日经济新闻实地探访武汉后,发了一篇名为《进出机场均需测体温,仍有不少旅客未佩戴口罩》的文章,文章指出“在天河机场和武汉地铁,佩戴口罩的市民明显增多,不过,仍有部分市民并未佩口罩。”
在“得意生活”的贴吧里,一位网友在1月22日上传了一张地铁照,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仍有人出行并未佩戴口罩。
为什么佩戴口罩如此重要?
2003年香港爆发SARS时,淘大花园有一个超级传播者,他用“一己之力”传染了300个人。
事后,威尔士亲王医院的报告称如果当时花园里的其它用户戴上口罩,传染率会降低47%。
由一个喷嚏发出来的飞沫,运行速度最高达35米/秒,传播距离能达到3~8米。
▲《你知道喷嚏里的细菌能传播多远吗?》
按这个数据来算,如果一位感染者乘坐公交出行,他哪怕只打一个喷嚏,都有机会让全车的人感染。
如果这些例子还不够直观,可以参看下面这张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来通过飞沫(唾液)传播的威力有多大。
▲知乎@菲力与茶
其实,不佩戴口罩的遍布全国各地,我们发现在这次疫情中,最快带上口罩的是年轻人,而最心大、最固执、最不当回事的却是最容易受病毒围攻的老年人!
看看网友们劝父母戴口罩无果后对父母的吐槽:
这还真是讽刺。
平时撸串熬夜垃圾食品不注意身体的年轻人们这两天应该是去买口罩的主力军,连电影都不敢去看了。
平时喜欢在家庭群里转发吃麻辣烫会得癌症,不吃大蒜寿命减半等惊天动地言论的养生文章的七大姑八大姨们,你反复叮嘱他们别出门去人多的地方,记得戴口罩,回你俩字:没事。
还好,就在1月22日晚,武汉市政府发布通告,强制要求市民戴口罩方可进入公众场所(希望各个地区也发布一下通告,对父母们真的没招)。
我们“Better更好学院”也在昨天紧急制作了佩戴口罩的宣言海报,我们的很多“音符”们都转发了,每一次转发,就是对家人朋友的关切和爱护!
不戴口罩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昨晚青音姐发了这样一条动态:
19号一早,感觉武汉肺炎不容小觑,微信提醒了各位亲友。然后口罩、消毒免洗洗手液、VC泡腾片全部给家人网购齐全。
之后到公司开年会,边抽奖边给所有员工派发口罩。那天很多人对疫情还并不以为然,觉得我小题大做。
戴口罩这事该怎么说呢?跟心理状态有太直接的关系。发达社会和发展中社会人的心态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就是三个字:爱自己。
发达社会没有疫情也知道去人多的地方或者是感冒了要戴口罩顾惜自己,进而也顾及到了别人。发展中社会到了全民防疫的地步可还是有人不以为意,还笑话别人。
一个人知道爱自己才会具有最起码的责任感,才配称得上是个“成年人”,一个社会也一样。
而且,爱自己这事,钱多钱少不是决定因素,是最最基本的生而为人的爱的教育。
做人要自尊自爱,得不停教育不停宣导,还逆反还记不住,这社会怎么了?
青音姐这段话从心理学的角度向我们剖析了那些就是不肯戴口罩的人他们真实的内心。
1、侥幸心理——乐观者偏差
侥幸心理在心理学上被称作”乐观者偏差”,指的是人们总倾向于将实际情况过度乐观化,认为好运气都能发生在自己身上,而倒霉的事情总是会指向别人。
例如,那些喜欢赌博、买彩票的人会大大高估自己中奖的概率,认为好事都会发生到自己身上。然而,事实上买彩票中大奖的概率比被雷击的概率还要小。
正是因为有乐观者偏差存在,在这次的武汉肺炎疫情中,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疫情离自己很远、疫情仅发生在极少数的倒霉蛋身上,甚至在看新闻的时候也是有选择的看——只看大家如何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消息,只看某些专家说了这次武汉肺炎不会比当年的非典更严重的预测……而对非常重要的提示、忠告、疫情分析、防病治病等消息,一概选择忽略,认为跟自己没啥关系!不必过分担忧,大惊小怪!
2、自大心理——对健康常识的无知
无知者无畏!
有很多人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对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认知,从来不学习也不知道感冒、肺炎、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就是通过飞沫传播的。
例如,很多人感冒之后还到处去走访、串门、跟人握手,说话凑人很近,到公共场所很大声的咳嗽、打喷嚏从来不知道捂嘴,而且极少戴口罩。
还有的人担心自己一戴口罩就会被别人当做病人了,面子需要远远大于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有的人对自己的健康盲目自大,觉得自己身体平时就杠杠的,对这次武汉肺炎的大范围传播也缺乏足够的医学常识,总是认为自己“没事儿”,觉得别人戴口罩防护叫“多事儿”!
3、不懂得爱自己——长期的不配得感心理
有很多老年人,尤其是父母亲,一辈子都没来得及学会爱自己,平时过日子就是省吃俭用,还有父母晚年之后一心一意地替儿女操劳带孙子,忽视自己的需要和身体健康已经是他们生活的常态,在他们的认知里,他们从来把自己放在最后,就像很多父母晚年对自己自称是“老不中用”一样,认为自己没那么重要。
所以,疫情面前,儿女劝说一辈子都没怎么碰过口罩的父母主动戴上口罩,难度确实比较大,甚至有的父母还会在心里悄悄觉得,这么好的口罩一次性的?几个小时就要换一个?真浪费呀……
因此,我们做儿女的不能只是在肺炎肆虐的当下因为老人不戴口罩跟老人起急,更应该在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里,提升父母的配得感,教会他们多多爱护自己!
从大的社会层面来说,在疫情面前,任何可以减轻传播,在保护个人的同时,也能顾及他人健康的行为都应得到足够重视。
因为这是一场全民必须齐心协力才能打赢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明天就是年三十儿了,更好学院再次提醒大家:不聚众、少串门;勤洗手、戴口罩!
这个春节,最好的祝福不是团聚,是各自安好!
加油武汉,加油中华!
=为你推荐=
《青音共读会》·自我成长书系
心灵年货,新春预售!
没有时间读书?
听青音姐为你拆解书籍精髓
听主播与你朗读分享精华段落
听心理专家为你分析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还可以朗读集赞赢取奖励!
足不出户精读心理专著,一年完成自我超越!
还可加入线下社群,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
共读好书,参与丰富的线下活动!
售价 299 元
1月20日至2月29日下单
买 1 赠 1 !
可将赠送的共读会转赠亲友!
给你和你在意的人
准备一份“心灵年货”吧~
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
拆解26本自我成长好书
直面家庭、情绪、性格等难题
修炼共情、沟通、心态等能力
每天花费不到一杯豆浆的钱
让你全年听好书解读
↓长按二维码识别,马上下单↓
—AD—
阅读 4.5万
精选留言
23
武汉加油!武汉挺住!只要我们齐心合力,这次难关一定会很快过去的!把口罩戴上,从自身和家人做起!【今日互动话题】你的父母对于戴口罩是什么态度呢?和我聊聊吧
54
我就在武汉,现在武汉已经封城了,公共交通停运了,我们都老实呆在家里,很多武汉人都取消了旅行。我们能做的就是待在家里这样少些人感染,就少给医护人员添麻烦。天佑我大武汉,我们会挺住的
24
踏踏实实宅在家里,发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宅人精神,读着《幸福的体质》,一律不会友,不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