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ync.com/.jpg!40)
![](http://img.nync.com/u/2021/02/10/b7d2f25c_l.jpg)
.
《村网通征文》欢迎您参加
——发布者:鲁安新华
大荔的黄河滩
大荔县以沿黄公路为主线,依据湿地的景观特色,打造出 ‘车在路上行,人在景中走’的美好感受,成为黄河岸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更多详情见网站!
大荔县黄河滩区位于大荔县城以东约二十五公里的赵渡乡赵渡村,位于黄河、洛河、渭河交汇之处,东依黄河与山西省相望,南临渭河与潼关县毗邻,西靠洛河与韦林镇相接。翻开40年间镜头里记录的这些照片,可以看出,当年大荔县黄河滩移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刚刚返库回来搭建的临时茅草房相比,现在楼房林立、村景如画,人们丰衣足食,让人不由得感慨万千。
陕西大荔县是全国三大移民县之一,1985年黄河滩区6个乡镇返库移民近10万人。移民们经过了多年的风风雨雨,大多都因地制宜,搭建起简易的草房、瓦房。
这一组照片就从那时的茅草房开拍,陆陆续续记载了黄河移民返库的3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帮助扶持下,实施了财政“一事一议”。开展了防洪、交通道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等八大基础设施工程;39个行政村全部道路硬化;104个移民村的饮水问题得到了解决;67个村配套了农田水利设施;树成行、路成网,用电实现村村通,住房、饮水问题得到解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化教育和公益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百姓安居乐业,移民生活翻天覆地大提高,家家走上了小康之路。作者从镜头记录的点滴里,看到了黄河滩库区百姓的心声和美好的未来。
“一路通百业兴”,如今沿黄路给沿途村镇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力的加快了旅游旺县和推动黄河流域经济与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助推脱贫攻坚,增产增收的致富路。
大荔县立足冬枣优势产业,打造的温室冬枣精品示范园,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利用物联网设备“小喇叭”和温棚智能空调,使枣农居家能够实时获取设施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使冬枣提前上市一个多月,全村4200亩耕地就有3600亩都是冬枣,温棚冬枣亩收入达8万元,春暖棚亩收入达2万元,成为智慧枣乡农民致富增收的“金蛋蛋”。
“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村上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去年以来,重点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关键,充分发挥城郊区位优势,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他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和发挥各类合作社作用等方式,打造扶贫产业园,全村产业发展已具规模,建设钢架大棚51棚,西瓜大棚140个,栽植网红甜瓜吊兰、金香玉瓜,亚洲蜜,博洋九,绿宝,8424等品种26O亩已陆续上市,仅此可增加村集体经济30万元。
由大荔县委宣传部,大荔县农业农村局、县经合局主办的“果乡之旅 ‘枣’想约你”陕西大荔农产品媒体促销活动起航,你瞧那80多万亩果品陆续成熟上市,各种以冬枣为主的农产品瓜果,色彩缤纷:脆甜的冬枣,火红的樱桃,金香玉甜瓜,翠绿的高石脆瓜,金黄的大杏,粉里透红的李子,金子般的黄油蟠桃等等10多种水果定叫你看的直流口水。
农产品媒体促销活动将以媒体为“媒”,以网络为“桥”,喜迎各届客商。当天,受邀参加活动的40多家中省市主流媒体和网络达人将借助各种媒体、网络平台视频连线,通过互联网现场直播形式,实现线上线下同步促销,将大荔优质特色农产品向推向全国和海内外销售展示。
陕西省大荔县农产品声誉全国,是“全国优质果品基地建设重点县”,大荔冬枣位居“2020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第11位”,品牌价值44.94亿元,名列全国枣类第一。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全国“冬枣名县”等诸多荣誉,目前是大荔县唯一具有身价的农产品,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最靓丽的名片。
全县水果总面积已达82万亩,总产104万吨,总产值75亿元。其中冬枣已成为大荔县致富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已经超过42万亩,年产值40多亿元,占全县农业生产总值的近三分之一,被群众亲切的称为“摇钱树”和“金蛋蛋”,连续五年蝉联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枣类第一名,早中熟苹果、梨、桃、杏、李子、葡萄、樱桃等时令水果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总产64万吨,产值25亿元。
大荔县有关部门积极发挥资源优势,推广发展冬枣和新优特色时令水果品,做好果品的上档升级工作,采取市场引导、示范园带动、培训到田间等方法和措施,加快农产品发展,让温室大棚和时令水果抢先占领市场,卖到好价钱。如今的大荔农产品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发挥着坚实的基础性作用。
地处黄河岸边的赵渡镇,光热丰富、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所产的冬枣口感、品质一直远扬省内外,这里在15年前,冬枣产业曾受到省市县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并多次到这里观摩参观,又甜又脆的冬枣新闻当年多次陕西日报、陕西农村报、渭南日报等诸多媒体采访宣传,冬枣成了移民镇致富的“金蛋蛋”。
据了解,赵渡镇党委、政府一直把冬枣作为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打响品牌发展之路,从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上给予大力扶持,并做好无公害生产和农产品安全的监督检查,从源头上严把冬枣质量安全关,目前已发展冷棚冬枣五万多亩,连片种植、规模种植形成气候,让黄河岸边的五万亩冬枣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陕西大荔黄河滩返库移民的生活变迁
从改革开放后大荔县黄河滩区6个乡镇近10万人移民返库开始,四十多年间,我数百次到库区,拍摄了移民返库、大干苦干、兴修水利、粮食丰收等近千张照片,用镜头真实记录和见证了黄河滩返库移民翻天覆地的变化。翻开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再看看如今的黄河库区移民村:你看那村村硬化的道路、健身器材样样俱全的文化休闲广场,每到傍晚时分,在明亮的太阳能灯光的照射下,伴随着轻快的广场舞,犹如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小江南,真是叫人感叹不已。
陕西大荔,古称同州,境内黄渭洛三河汇流。1956年7月,国家决定修建三门峡水库,几十万大荔群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举家搬迁,背井离乡,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后,中央制定了生活困难移民回乡返库安置的政策,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让移民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这一组照片就从改革开放后移民返库开始,陆续记载了大荔移民返库的30多年生活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黄河滩返库移民区的防洪、交通道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工程不断加大投入,并实施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使移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使移民村的道路、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化教育和公益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村村都有了活动广场,村民们说“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2016年,大荔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5000万元,后扶项目设置400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2.5亿元,社会力量及村民自筹2000万元,3年来累计投入已超过8亿元。2017年,随着移民美丽家园建设工作整体推进,逐步由硬件基础设施和物质的发展,向软件环境和精神文化需求转化。近年来,大荔县把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有机融合,做好兴水、建绿、治污三篇文章,全县恢复重建540个乡村涝池,实现了259个移民村全覆盖。实施“五年大栽树”行动,移民村逐渐成为绿色海洋。现在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随处可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舒心的笑容。
陕西大荔县财政局退休干部李世居
滩区6个乡镇近10万人移民返库开始,四十多年间,我数百次到库区,拍摄了移民返库、大干苦干、兴修水利、粮食丰收等近千张照片,用镜头真实记录和见证了黄河滩返库移民翻天覆地的变化。翻开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再看看如今的黄河库区移民村:你看那村村硬化的道路、健身器材样样俱全的文化休闲广场,每到傍晚时分,在明亮的太阳能灯光的照射下,伴随着轻快的广场舞,犹如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小江南,真是叫人感叹不已。
陕西大荔,古称同州,境内黄渭洛三河汇流。
1956年7月,国家决定修建三门峡水库,几十万大荔群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举家搬迁,背井离乡,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后,中央制定了生活困难移民回乡返库安置的政策,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让移民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这一组照片就从改革开放后移民返库开始,陆续记载了大荔移民返库的40多年生活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黄河滩返库移民区的防洪、交通道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工程不断加大投入,并实施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使移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使移民村的道路、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化教育和公益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村村都有了活动广场,村民们说“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
2016年,大荔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5000万元,后扶项目设置400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2.5亿元,社会力量及村民自筹2000万元,3年来累计投入已超过8亿元。
2017年,随着移民美丽家园建设工作整体推进,逐步由硬件基础设施和物质的发展,向软件环境和精神文化需求转化。近年来,大荔县把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有机融合,做好兴水、建绿、治污三篇文章,全县恢复重建540个乡村涝池,实现了259个移民村全覆盖。实施“五年大栽树”行动,移民村逐渐成为绿色海洋。现在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随处可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舒心的笑容。
大荔县黄河滩区属于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63624公顷,天水一色、风光秀丽尽现湖光之美,每到节假日和周末,有来自省城西安、渭南和周围的游客,到这里欣赏黄河风光、品尝黄河大鲤鱼。
有人说,7天的假期让春节太过匆忙,也有人说,发展的太快让我们淡忘了过年的味道。
取消农村烧土灶的这种现象,还不适合目前的农村的发展状况。一般来说,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有很多,不要简单地把它归因于其中一个。只有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和治理,才能改善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