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城乡供需 > 日常供需 > 人找车 > 正文
    购物车
    0

    天天……开心

    黄河三角洲     2018-04-15 16:35:45     浏览:22    回复:0    点赞:6
    发帖人:黄河三角洲
    级 别
    贡献值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教育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
      由于包括优秀教师被城市“倒吸”在内的多种原因,农村学校日渐衰落,农村孩子的起点公平受到损害。

    手机,带给我们什么?




      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不得不为之而深受鼓舞! 
      然而,我们看到,近年来中国的乡村教育却走向反面,日渐没落,这着实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虽然乡村小学几年前就已实行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可对于“不掏钱的学”乡亲们并不领情,反而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的私立学校读书,尽管每学期学费1000多元也在所不惜。并且这种情况不单单存在于一两个村子,可以说已“普及”到了相当广的范围。目前农村教育出现一种普遍景象:乡村小学越来越“小”、老师越来越老、学生越来越少,甚至在一些学校里老师比学生多,最终不得不“关门大吉”!令人可叹的是,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可以走出去的才干,乡村学校如今却日渐衰落,教室成为了作坊,操场杂草丛生…… 

    中国有多少超级中学?

    读大学,有什么用?




      核心提示:农村孩子进城上学主要原因是,农村学校设施较差,学科结构不合理,留守儿童无人看管,也有的人是盲目攀比。
      家长愿望:为孩子的教育提供尽可能好的条件,希望城乡教育能同步!  
      农村是社会的基础,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中国有13亿多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在农村。农村教育是农村的希望。农村教育发展了,农民素质提高了,就会形成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相反,如果农村教育跟不上,众多的人口就会成为发展的巨大压力。今天广大农村的亿万在校生,正是明天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如果不把农村教育办好,不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之间协调发展,改变“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就是一句空话。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教育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教育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离不开现实针对性,只有为农村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发展空间,保障其基本的现实和发展需要,才能让农村教师将这个岗位作为自己的事业平台,而不是“过渡岗位”。 
    稳定乡村教师队伍还应靠本土化培养
    由于待遇低、发展受限、条件艰苦等原因,目前农村教师流失现象有些严重,一些年轻教师也不安心农村教学工作。据调查发现,很多农村青年教师仅仅将这个岗位看作是一个暂时的“过渡岗位”,他们对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水平并不感兴趣,反而成为寄居于乡村文化城堡中的“考试专业户”,只要能进城,各种考试他们都会去争相参加。
    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部分农村青年教师不愿扎根农村,只是将农村教师岗位作为“进入体制”的跳板,尚未谋事,心已远离,无疑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农村青年教师成为“考试专业户”这种“跳板现象”,目前其严重程度固然不宜拔高,但这种现象所透露出的信息却值得引起各方警醒。防止农村教师成为职业“跳板”,核心应在改善农村教师队伍本土、外来结构和教师个体待遇、发展上下功夫。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政策,大力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农村教师的待遇水平、生活条件、晋升渠道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农村教师队伍总体稳定、局部波动应该是基本面。但由于城乡差异、职业差异的存在,以及从业者个人理想追求、个体情况的不同,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和向其他多种职业发展,也依然将在一定阶段内存在。以发展的视角看待这一现象,可以发现,这无非和贫穷与富裕、落后与发达等现象一样,都是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化体现,只是发展的速度不同,差异被拉大了而已。 以这样的视角看待农村青年教师的“向城性”,不难理解这是一种个体自由和市场条件下的正常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流动也是部分青年教师体现个人价值的一个过程。不过,从个人而言,农村青年教师的个体流动是其权利的表现,但这种个体逐步流动的过程一旦打破了平衡,比如进与出的量上平衡,就会在整体上形成大的波动与影响。一些地区由于农村青年教师进不去、用不好、留不住,使当地学校人才青黄不接,并形成恶性循环。
    这也是许多地区对农村教师的流动进行政策限制的主因。但很显然,政策限制的局限性不可能有太好的效果,必须把核心落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上和农村教师的事业追求、生活水平、文化需求等各方面的全面进步,这样才可能达成新的平衡。 相对城市教育较少教师不足的困扰,农村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留下来的能力”,乡村教育的未来无疑要寄望于本土年轻教师。相对而言,本土教师因文化背景、血缘关系、生活习惯等皆根植于当地,其地域认同和身份认同与外地选择“过渡岗位”的教师有很大不同,扎根家乡服务教育的选择没有太多其他考虑,因而是农村教师队伍的主体力量。对外公开招考和调配是重要补充手段,但在“跳板心态”下,其稳定性会与本土教师有较大差异。 
    国务院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其中多项措施都直接针对当前问题提出,并专门提出了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等极具针对性的措施。这说明中央已经意识到农村教师本土化的重要性,各地相关部门应当积极践行。在许多地方,一个优秀的中专或高中毕业生,经过实践锻炼,其教学水平不一定会低于大学毕业生;而一个天天思考如何考到城市去的大学毕业生,其对农村教育的贡献肯定不如愿意扎根农村的学历层次较低一些的学生。笔者建议,通过一定机制,在本地招考一些学历并不太高的优秀中专、高中生,能在较短时间内解决教师短缺、留不住、农村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 前段时间,总理提出了教师职称改革的思路,为农村教师的晋升提供了想象空间。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离不开现实针对性,只有为农村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发展空间,保障其基本的现实和发展需要,才能让农村教师将这个岗位作为自己的事业平台,而不是“过渡岗位”。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发布:提升质量 提高待遇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主要举措包括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师素质,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建立荣誉制度等。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要师德为先,以德化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提升质量,提高待遇;改革机制,激发活力。到2017年,力争使乡村学校优质教师来源得到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较好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主要举措: 
    1、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
    2、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 
    3、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 
    4、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 
    5、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 
    6、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7、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8、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为深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部署和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特制定乡村教师(包括全国乡中心区、村庄学校教师,下同)支持计划。 
    重要意义: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稳定和扩大规模、提高待遇水平、加强培养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乡村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广大乡村教师为中国乡村教育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因素影响,当前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改革不能再这样瞎折腾!

    鲁安明天:靠自己去好好干!


    中国教育在线·教育人

    进入作者主页

    教师

    农村

    乡村

    天天开心

    打赏捐赠
    6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