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鲁安村 luancun.nync.com 欢迎您!
继“垃圾分类”后的又一难题!到底哪些是野生动物?
近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发布题为《对“野生动物”一词的认识》的调查问卷,第一道题就让很多人犯难——
您认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里所指的“野生动物”,可以用以下哪个词代替?
A、野生动物物种
B、野生的动物
C、野外的动物
D、自然里的动物
接下来的题目更“烧脑”:
鸟笼里欢唱的画眉鸟儿是不是野生动物?
家养的乌龟或蟒蛇呢?
公园里的猴子或孔雀呢?
度假村供人围观的羊驼算不算?
居民区出现的刺猬、超市水缸里待售的波士顿龙虾呢?
除了问卷中令人“傻傻分不清楚”的选项,很多网友也表达出自己的困惑:很多地方都有人工养殖的蛇和竹鼠,它们算不算野味、算不算野生动物?……
什么算野生动物?
一说到“野生”,很多人会想到天鹅、穿山甲、熊……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但其实,野生,不分保护级别。
按照有关定义,野生动物指的是大自然环境下生长且未被驯化的动物,猪牛羊鸡鸭鹅等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已成为家畜家禽,不属于野生动物范畴。
如羊驼,在南美洲有数千年的驯化历史,即使长得很“野生”,依然不是野生动物。
这就要说到动物驯化了。
动物驯化就是“人类为了动物某方面的价值而对其进行在饲养条件下的繁育”。说白了,驯化的核心在“人工繁育”:只有动物能够在人手里一代代延续下去,选育的效果才能逐代积累。
可是人工繁育谈何容易?
首先,绝大多数野生动物面对人类会产生强烈的应激性,说得通俗点就是“神经质”,表现在拒绝摄食、见人就跑甚至直接被吓死等等。虽然一些物种的应激性可以通过逐代选育慢慢削弱,但对于大部分物种而言,应激性都是阻碍驯化的一道大坎儿。
其次,不少草食动物,尤其是成年雄性个体的领地意识很强,它们在圈养状态下相互攻击不说,还要求每个个体拥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这对于大规模的饲养管理而言显然是不现实的。
最后是交配和幼崽抚育。许多动物具有相对固定的繁殖模式,即对繁殖期间的环境条件、性别比、交配次序等均有一系列要求。说白了,就是条件不给力,他们就不繁殖。
(比如,你试试驯化它)
正是这些难题,大批野生动物从“驯化名单”里逐个剔除,成了野生动物。
说了一大通,能被驯化的动物已经寥寥无几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放心食用的动物很少。
为啥驯化的就能吃?
我们现在用做食物的家畜,哪怕偶尔也还会引起人畜共患病(如猪流感),但相比于原始人饱受野生动物携带的寄生虫、细菌、病毒多重侵扰的状态已经好了太多。
这主要归功于人类在长期驯化及饲养实践中对家畜生理特性的深入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兽药的合理使用。
所以,大家要理解驯化确实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老祖宗给咱留下能吃的,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么,哪些不建议食用?
基于上述观点,除猪、牛、羊、鸡、鸭、鹅、鱼等常见家养动物以外,不常见的动物被搬上了餐桌,就要怀疑可能是野味。绝大部分野味,基本都来自野外捕捉。
这些野生兽类经常出现在野味市场,不能吃:野猪、野兔、黄麂/麂子、狍子、竹鼠、果子狸、猪獾、狗獾、老鼠、旱獭等。
野生鸟类不能食用,常出现在野味市场的有:麻雀(各类小型林鸟去毛后以麻雀之名售卖)、斑鸠(俗名野鸽子)、野鸡、野鸭、大雁、禾花雀(原是黄胸鹀,濒危后,以栗鹀、普通朱雀、灰头鹀、黄眉鹀、小鹀等冒充)、猛禽(老鹰、猫头鹰)、鹭鸟(白鹭、夜鹭)、白胸苦恶鸟(白面鸡)、燕雀(俗名虎皮燕)、白腰朱顶雀(苏巧)、云雀、竹鸡等。
野生两爬类同样都不能吃,常出现的有:各种蛇类、青蛙、蟾蜍(俗名蛤蟆、熏拉斯)等。
那么对于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呢?
建议是“能免则免”,毕竟在重大安全危机爆发以前,谁也说不清它们到底是否“真的安全”。
所以,下次也不要因为把家畜都吃腻了就打“野味”的主意。另外也希望大家明白,家畜虽然品种少,但比起吃野味到底是安全多了。我们对于那些未被驯化的野生动物的认识是如此之少,使得即使是一些开始逐步试点人工养殖的卫生动物,也难免因为运输、加工、销售过程中各种可能的疏漏与未知,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问题。
来源:新华社、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果壳网
本文为村网通会员发布。
政务网
村网通
客服中心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