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招商引资 > 正文
    购物车
    0

    智慧农业云平台

    信息发布者:鲁安新华
    2020-11-13 10:51:04   原创

    智慧农业云平台

    智慧农业云平台可远程获取现场环境(如温室大棚、稻田)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及视频图像,通过数据模型分析,可以自动控制温室湿帘风机、喷淋滴灌、内外遮阳、顶窗侧窗、加温补光等设备;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机、触摸屏、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向管理者推送实时监测信息、报警信息,实现现场环境的信息化、智能化远程管理。可减少人工成本,实现无人值守,精准调控,有效规避生产风险。



    智慧农业

     

    玻璃智能温室大棚项目,投资近300万,共建设2个玻璃温室大棚,每个棚600平米,共占地1200平方,主要用于教学实验,让学生体验现代生态农业的种植技术。


    为了保证大棚日后更好的智能化运行,玻璃大棚在建设时配备了湿帘水泵,排风机,开窗电机,遮阳电机等相关电机,奥越信智慧农业控制系统集成这些电机,通过手机APP实现远程监测大棚内数据和自动操控这些电机的运转,创造大棚内植物的良好的生长环境。


    通过LED显示屏,直观,明了的实时显示大棚内的环境数据,为大棚内的作物生长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也为控制大棚电机的自动运行提供参考数据.


    奥越信智慧农业控制柜,集成了采集,控制,以及数据传输等相关功能,为了保证系统日后运行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控制柜分别配备了远程控制和本地控制两种可选择的操作方案,为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遮阳电机的准确运行,是保证大棚内植物安全生长的重要条件。系统将根据光照传感器采集的光照强度和空气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空气温度,自动识别数据,上传至系统云平台,系统将根据这些数据来实现遮阳电机的开启和关闭。


    奥越信智慧农业通过部署室外气象站,可以随时监测大棚外的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风速,风向等环境因素,可实现24小时对室外环境进行监控。室外气象站代替人工作业,不但大大降低了对人工的依赖,同时也提高了所采集数据的准确性,过去多个人轮班制管理一个大棚,如今变成了一个套智能设备就可以监控一个大棚,一个管理员可以通过云平台系统同时管理多个大棚,一目了然地掌握大棚内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温室智能控制系统 温室智能控制功能配置:连栋大棚室内五个监测点,分别监测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强度,连栋大棚顶部有一个户外监测点:风速,雨雪监测;通过采集设备监测的数据实时上传到云服务器,通过云平台运算分析及联动控制,自动控制现场电机设备,现场设备有外遮阳2台,内遮阳3台,顶开窗电机5台,湿帘水泵2台,通风卷膜2台,风机两组(每组10KW), 自动调节温室大棚内的环境指标,确保温室大棚内的环境最适宜农场有机蔬菜生长.


    奥越信智慧农业系统应开心农场实验设计要求,配置的远程实时监测及智能控制系统。此系统采用工业控制、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技术、具有高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的软硬件控制系统。

     


    此套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向您推送实时监测信息、预警信息等,实现温室集约化、网络化远程管理。满足农业生产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


    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国家财政在农业产业上也增加补贴力度,今天惠农农业就给大家分享4个农业投资项目,个个都是上千万、上亿的资金扶持。

    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只要创建通过,国家先行补助1亿元,用于园区建设

    目前,全国一共创建了62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到2020年一共要创建300家,还要再创建238家。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农计发〔2018〕11号),要求突出其产业融合、农户带动、技术集成等功能作用,打造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区和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根据产业园相关因素,中央财政将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认定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给予适当支持。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形成的具有明确区域范围、建设水平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去年,中央财政投入50亿元进行专项扶持,截至去年底,全国已批准创建4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2、田园综合体项目

    田园综合体,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

    财政部在去年发布《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确定了在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

    这无疑是继发展特色小镇之后农村发展的又一“新蓝海”。

    资金扶持额度

    (1)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每年6000-8000万,连续三年,比如河北迁西县花香果巷项目,第一批8000万资金已经到位。

    (2)省级田园综合体:3000-6000万,根据各省具体情况,比如江苏省2017年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资金各3500万元,其中: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别为3500万元、400万元。

    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

    创建通过国家给予5000万元补助资金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新形势下改善农业供给、拓展农业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作出了部署,特别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目标是按照当年创建、次年认定、分年度推进的思路,力争到2020年建成300个融合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发展、利益联结紧密、配套服务完善、组织管理高效、示范作用显著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实现多模式融合、多类型示范,并通过复制推广先进经验,加快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4、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

    以前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从2018年开始,每个创建通过的先导区,国家将给予2000-3000万不等的补助资金。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精神,农业部决定支持各地培育打造和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以下简称融合发展先导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融合发展各类经营主体。

    按照“一年有规划、两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的总体安排,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培育打造和创建一批产业融合方式先进、经济效益显著、产业集群发展高效、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融合发展先导区,形成多元化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新经验,有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的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根据先导区发展规划,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通过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加大对融合发展先导区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

    其它涉农项目申报补贴

    【农业综合开发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

    (1)扶持范围为:农产品、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

    (2)资金补助对象: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3)资金额度:龙头企业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规模为100万元至30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规模为50万元至150万元。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1)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和其他等工程内容。

    (2)支持对象:国有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以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

    【农产品加工业相关补贴政策】

    目前,农产品加工业正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部长说,农产品加工业是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机遇。鼓励工商资本投资,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工业!2018年发展农产品加工,可以申报的政策:

    (1)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本项目往年补贴比例为总投资额的30%,自2016年起,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对项目对象实行定额补贴,标准为1-34万元。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

    以财政补贴和贷款贴息的方式支持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发展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初加工建设,合作社类财政补助项目中央财政资金额度为30~80万元,涉农企业类财政补助项目中央财政资金额度为50~100万元,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财政补助项目中央财政资金额度为20~40万元。

    (3)国家扶贫开发资金扶持项目

    国家扶贫开发资金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对贫困地区带动增收效果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支持。2004年开始,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范围内认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并给予贷款贴息支持。据统计,在扶贫龙头企业中,80%以上都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规模不定,一般为200-500万元。

    (4)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

    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设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把支持农产品加工、推动建立一批集优势产业生产和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群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成为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资金规模不定,一般为30-150万元。

    (5)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申报

    畜禽水产调理制品,蔬菜调理制品,生制或熟制菜肴调理制品等的加工生产等,从事主食加工的企业可以申报,往年申报时间在4月左右。

    (6)农产品加工专项补助项目

    项目范围:粮食、果蔬、畜产品、油料、水产品、食品、液态奶、酒花麦芽类等。

    项目要求:对企业年内新增固定资产有要求,具体各地要求不一致。项目补贴20-50万元。

    (7)开发性金融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重点项目

    项目范围:

    (一)粮油加工、果蔬加工、畜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和特色产品加工等。

    (二)农产品加工专用原料基地。

    (三)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

    项目支持:开发银行将根据农产品加工企业需求提供各种类型的贷款产品。

    (8)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示范

    对粮食、果蔬、棉麻、油料等农作物生产及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进行饲料化开发,挖掘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潜力,推动粮食作物饲料化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废弃物饲料化利用。

    申报主体:农民合作社,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或饲草料加工企业。地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支持。

    项目要求:合作社成员户数50个以上,企业注册资本应达到500万元(含)以上。

    项目补贴:300-400万元。


    智能蔬菜大棚为农户节约成本

    种植基地生产规模的扩大,工人数量的增加,人力成本也自然上升了。加之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倡导发展现代农业,智慧种植,农村合作社和现代种植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品类的农作物市场上竞争日趋激烈,降低农作物的上市成本,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保障品质优良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尤其是日益上涨的人工成本,成了种植基地的当务之急。

    每天一拨又一拨人的工人频繁地往返于大棚之间,定时到大棚里监测和记录蔬菜生长的环境数据,用手触摸蔬菜叶片,根据个人经验判断蔬菜生长情况以及决定农事安排。这繁忙的景象背后,意味着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同时由于人工测量的差异性,以及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工人使用农资的不规范等都会影响到种植物的产出品质。

    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人力成本支出,以及确保种植物的产出品质,种植基地决定从生产源头入手,利用信息化手段最大化地降低劳动力成本。而奥越信作为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运用农业物联网技术优势,在节约生产成本方面成效显著,为此,种植基地选择奥越信智慧农业云平台帮其解决燃眉之急。

    奥越信通过部署在大棚内外的传感器、智能控制设备,视频监控等智能物联网设备,自动采集大棚里的土壤和空气的温湿度、水分、光照、二氧化碳等环境数据,并24小时对其监控。智能设备替代人工作业,不但大大降低了蔬菜生产环节过程中对人工的依赖,同时也提高了所采集数据的准确性,过去多个人轮班制管理一个大棚,如今变成了一个套智能设备就可以监控一个大棚,一个管理员可以通过云平台系统同时管理好多个大棚,一目了然地掌握每一个大棚内蔬菜的生长情况。

    云平台不仅具有监控功能,还可以远程控制大棚内设备的开关,例如水泵,卷被,卷膜,放风机等。过去,要给地里的蔬菜浇水,需要安排工人跑到大棚里,挨个打开水泵,还得看着表守着,浇完水后又得跑去逐个关掉水泵。要在那么多个大棚里来回跑上好几趟,不仅耗时耗力,有时候还可能因为关水不及时造成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严重的甚至造成蔬菜被泡根,影响蔬菜的生长和品质。但运用奥越信智慧农业云平台之后,管理员登录云平台系统就可以实现对水泵的远程控制,一个人就可以控制好几个大棚,再也不用安排工人来回跑。

    种植蔬菜最担心的是,异常天气情况的出现,由于人工处理不及时而造成的蔬菜受损,是很多蔬菜种植企业不愿意看到的场面。奥越信智慧农业云平台具有的智能预警功能可以轻松解决种植户的这一忧虑。假如夜里大棚内温度过低,系统会发出预警功能,并自动给大棚启动增温装置,避免蔬菜夜里被冻坏,让蔬菜始终处于适宜生长的温度环境中。将生产端的工作最大化的实现人工智能化,工作效率比之前提高了不少,也为企业减少了人力成本的支出,还实现了蔬菜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确保蔬菜产出的品质与安全。

    正是因为从生产端最大化的实现智能化,实施智慧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大地降低了种植基地的蔬菜的生产成本,减少企业年人力成本的支出,同时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数据监控,使得种植基地的品质更稳定,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打赏捐赠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