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6.png)
1、哥们式合伙,仇 人式散伙
中国企业最常见的聚散模式——公司创办之初,合伙者们以感情和义气去处理相互关系,制度和股权或者没有确定,或者有而模糊。
企业做大后,制度变得重要,利益开始惹眼,于是"排座次、分金银、论荣辱",企业不是剑拔弩张内耗不止,便是梁山英雄流云四散。
2、盲 目崇 拜社会关系
关系推动生产力,因此社会关系的建立和运用是商人必要的能力;但关系不等于生产力,把社会关系当成解决企业发展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忘记了"打铁还须自身硬"的真理,则企业本末倒置,大患迟早降临。
3、迷 信“空降兵”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可不用"空降兵",不可乱用"空降兵",不可全用"空降兵"。这方面中国企业的教训已经太多,可永远会有人情不自禁地做错:放弃身边的人才,迷信远方的大师。
4、企业支柱亲 信化
一个靠人控制人,而不是靠制度控制人的中 国式组织。起源于农民 打江 山的传统,泛滥于信任危机加重的当代商业社会,是中国以情感为纽带的企业走向规范治理的主要瓶颈。
5、面子大于真理
面子是:我已经这样定了,而且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真理是:这个方向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弯路,而且很可能此路不通。爱面子的老板说:他 妈的就这么去,谁不执行谁下课,玩也要玩到底。
6、商业式迷 信
罗盘神 签加卦 相,诚惶诚恐,测风水测人才;香火缭绕进庙 堂,顶礼膜 拜,求机运求财富。商海无情,翻云覆雨,谁来保 佑?
7、知人而不自知
看人头头是道,看己昏头昏脑。从来没有看清自己在行业中领先的关键因素,一段成功史,满脑糊涂账。也因此,从来没有清晰的战略规划:坚持什么,改进什么;如何创新,如何固守。
8、习惯性信用缺失
说话不算数、合同不算数、承诺不算数,这几乎是中国商人部落最常见的景观。对内,规则计划变幻无穷,今天立,明天改,后天再改,手下无所适从;对外,合同承诺一张废纸,视情况涂抹、打折甚至撕毁,合作者有去无回。
9、匪 文化心态
民营企业老板如山寨 大 王,生于青萍之末,长于江湖之野,走的是匪 文化路线:关上山寨大门,老子天下 第一;冲出山寨掠财,碰壁拐弯,见缝就钻。
图的是人生痛快,少一份使命精神;既没有经济上的长远目标,也没有文化上的成熟主张。
10、阶 级斗 争企业化
企业内部可以搞平衡,但不可以搞 斗 争。"文 化 大 革命"告诉我们,"挑 起群众 斗 群众"最后所失去的,是企业的效率和凝聚力。
11、沉湎酒色
有人因为无力控制欲望沉 湎酒 色;有人因为事业再无激情沉 湎酒 色;有人因为"过去吃了苦",怀着找补回来的心态沉 湎酒 色;有人因为"人生苦短",信奉找钱是为了享受的哲学沉 湎酒 色。
12、投资冒 险 主义
拿自己“吃稀饭”的钱去搞投资,或者借来甚至骗 来别人"吃稀饭"的钱去搞投资,所谓成败荣辱在此一举,身家 性 命系于一线,战战兢兢,急功近利,举止失措,焉能不败?
13、投资经 验 主义
在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市场、另一个行业,面对另一群员工或消费者,以当年的感觉投资、布局、生产、销售。指挥还是昨天的指挥,音乐还是相同的音乐,可这一次为何起舞者寥寥数人?
14、投资极 端 主义
三月前兴奋地投下钱来,三月后沮丧地要抽身离去,前脚踩油门,后脚踩刹车,企业振荡,落英缤纷......投资者的常见毛病,主要原因是对产业投资纵深化及企业竞争复杂化的估计不足。
15、人力资源幻觉
一方面永远高估员工的高度,一方面永远低估员工的水平。
16、过度追求系统平衡
企业总是由各个系统各个部门组成,它们彼此之间需要有一种动态的平衡。但老板过分看重平衡,在奖惩政策、人员提升、部门权限、业绩考核等方面一味强调"一碗水端平",最后优者不奖、错者不罚,所有部门都吃大 锅饭,企业所要的平衡反而荡然无存。
17、抬头批判潜 规则,低头猛搞潜 规则
从不认为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到来负有身体力行的责任。
18、完 美 主义群众化
完美 主义不是坏事,但若将其扩大化,就会给个人和企业带来无尽的烦恼与麻烦。完美 主义的老板总想达成最高的目标。他们对下属"高标准,严要求",因为求之深,所以责之切,总是有太高的眼光、太多的挑剔、太多的责备。
19、附 庸 风雅
一窝蜂登山,一窝蜂打高尔夫,一窝蜂EMBA,一窝蜂墙上挂艺术品......值得指出的是,这一切并不是因为爱好或需求,而是因为模仿及炫耀。
20、不 学 无术
老板每天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情况,事情一多,就不愿意学习了。很多人不读书,不看报,不看电视,不上网,更不愿意专门花时间参加培训。
在他们看来,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只是装点门面的过场罢了。由于长期沉溺于小圈子,信息封闭,知识结构老化,最终要么被市场淘汰,要么被主流遗忘。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杜相革表示,10年后,中国有机农业规模将会达到1亿亩,主导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格局。
有机农业从不被认可,逐渐成为消费焦点、消费趋势,未来10年有机农业或领导中国农业。
市场广阔,前景很美好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蓝皮书披露,调查发现,食品安全、个人信息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安全感得分低依然突出,其中,食品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依然是目前民众最为担心的问题。
有研究指出,2015年间全国发生了26231起食品安全事件,平均每天发生约71.9起。事件发生的数量排名前5位的食品种类分别为:肉与肉制品(2600起,9.91%)、酒类(2272起)、水产与水产制品(2143起)、蔬菜与蔬菜制品(2035起)、水果与水果制品(1878起)。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有机农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有机农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不但可以提高农业生态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出口农产品结构的优化,而且可以渐进性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外汇收入等。随着人们对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深入认识,有机食品的开发已经走过了刚起步时仅对边远地区传统方式生产、新开荒无污染产品进行检查认证的时期,逐渐进入了从常规农业向有机生产转换的新阶段。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指出,要正确处理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的关系,创新有利于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降低资源环境利用强度、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体制机制,形成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财政将重点支持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支撑能力逐步提高。未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将会加大绿色农业发展项目补贴制度。其中包含三个重点支持:一是重点支持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二是重点支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三是重点支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1月3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20—2030年)》的通知要求,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以及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林产业。在历年的一号文件中五次重点提到“有机农业”,意味着有机农业不仅是一种消费趋势,也将会是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对象。
如何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国家质检总局原工程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刘兆彬表示,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抓好源头——农业。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有机化。刘兆彬提出应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他认为,在当代,人类已经进入了化学化农业阶段。化学农业、化肥农业已经成了我国和许多国家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2015年,我国生产的化肥大约是7432万吨,农药是374万吨,还有一些抗生素和抗菌素。他认为,虽然化学农业有好处,但是也有三大弊端:
一是破坏了土地,地力板结污染地下水;二是破坏了生态,影响了整个生态链和生物链;三是污染了食品。
谈到如何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刘兆彬认为食品安全最最突出的问题是各类添加剂的滥用,国家对添加剂的生产、准入、使用、存在部分执法不到位的情况,要想做到食品安全,必须严控添加剂的使用。
刘兆彬提出,食品安全发展根本保障在于社会共治、法制化。首先要依靠企业自查自纠,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对产品、对员工,对股东,对利益相关方负责,对生态、对环保、对社区负责。此外,应做好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用好现代加工业的技术。此外由于农业受天灾影响比较大,成本比较高,风险比较大,应普及农业保险。
刘兆彬指出,社会共治最重要的就是发挥社会各利益相关方利益主体监督作用。从消费者监督、舆论监督、政府监督、协会监督、其他第三方的监督等各方面进行监管制约。
《自然》杂志:有机农业是未来主力军
国际领先的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分刊《自然·植物》,曾刊发了华盛顿州立大学学者John P. Reganold的研究,回顾和分析了40年来有机农业与常规农业的综合效益。研究团队在英国卫报上,对“我们可否通过有机农业喂饱100亿人口”给出了积极的答案。
这份研究对世界生态农业发展的瓶颈和趋势做了深入论述,对我国农业如何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也颇具参考意义。
到2050年如何喂饱全世界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人道主义问题。40年前,时任美国农业部部长曾经对此回答:“谁提议发展有机农业,就叫他先决定一下要饿死美国公民中哪5000万人”。
40年过去后,刊发在自然杂志的最新跟踪研究却证明:尽管有机农业系统的产量低于常规农业10-20%,但在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社会效益等方面都超过常规农业,更在提供营养、适应气候变化、增进土壤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就业和创造新的经济模式等方面有着积极表现。研究人员John Reganold预测,在面对21世纪人口激增、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等全球议题下,新有机农业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多年的有机农田实践研究发现,人们对有机农业普遍缺乏的信任,是当代农人面临的最大挑战。人们会一上来就问:“你的蔬菜怎么保证全程有机”其实大家对有机食品的味道是主观的,新农人能做的就是通过严格管理,坚持有机种植的过程。
最后,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食品安全与健康的需求激增,有机农业及有机农产品将会越来越受到高端市场的追捧。
村网通是个多元化的生态网络系统,
是生产商和用户,直连的最佳渠道,
是农村与城市,最有效的沟通桥梁。
村网通旗下各实体公司,分布全国各地,多家联营网站。
有地种不了,种不好,或者想出租转让?—— 请找土地流转网!
自己的企业、合作社没名气?—— 请找小商通!
随时随地的想发表身边事物—— 请上农村供需
农家人想卖农产品?—— 请找益农淘!
小区居民想买放心物品,了解小区最新情况?—— 请看小区港!
想让外地的人来旅游观光,
想去风景优美的地方玩 ?—— 请上农家乐114!
涉农组织还没有免费的网站?——来农网通领取!
农村有发展项目,没资金?—— 请看农村招商网!
本地信息、本地社交、营销推广去哪儿?——请到赶镇网!
村网通创办宗旨:
让农民更方便,
让农村更优美,
让大家吃的更放心,
让大家的收入可劲的涨。
我们努力的方向:
全国每个村庄,落实一位站长,以及村庄实体服务站!
每个小区,一个小区站长加实体服务站!
群众休闲生活:从物质生活向精神生活的转变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很多老百姓最关注的事情就是一家人的温饱问题,无暇顾及精神生活的充裕,在砚山,五六十年代,很多百姓家里没有电视机,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镇,一天的劳动结束,就没有任何娱乐活动了。
市民 蔡允奇:
小时候的娱乐就是玩耍了,捉迷藏、玩泥巴、到田里捉泥鳅黄鳝等等,就是这些了。
市民 田昭秀:
我们砚山这里原来也没几条街,原来的娱乐(生活)很单调。
到了六十年代末,露天电影应运而生,老百姓枯燥乏味的生活才总算有了一丝色彩, 在农村,一直到九十年代末都还风靡,吃过晚饭,成群结伙向电影放映地点涌去。一块大幕布、一个放映员、一束光,面带笑容的老人和孩子,换片中场出现在幕布上的大脑袋,几乎成了当时人们最时尚热闹的娱乐场景。
01
市民 田昭应:
城里在六十年以后才弄了一个电影厂,就是在现在政府后面那里有一个电影厂,就是星期六才放映,也不是每天都有。里面没有什么凳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带去,就是这种样子。
市民 田昭秀:
我们小的时候只知道看电影,票5分钱一张,有的是1角、1角5分钱,以前一到八月十五、国庆节,电影厂就不收票、不收钱的来放给我们看。那个时候是能看上一次电影就很高兴,全部都坐满了、站满了人。
采访中,说起从前的生活,很多群众都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那些年精神生活确实很匮乏,但老百姓也是实实在在的感到很开心,随着改革开放,2000年以后,砚山老百姓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县城还是乡村,一到傍晚,大家都从白天辛苦的劳作中抽身走进休闲广场,各种形式的舞蹈一度让这个小城充满了活力,很多退休后的老年人纷纷表示。
市民 蔡允奇:
因为退休了老有所乐,这个社会在发展,一个是锻炼自己的身体,一个是学到一些东西,参加这个休闲活动能调节人的心理。
市民 杨泽会:
以前书读的少没机会来学习舞蹈,现在有这种平台,学到了很多东西提升了自己,很开心。现在的政策很好,也总觉得自己活着越来越有兴趣了,越来越有信心了。
市民 田昭秀:
现在我们老年人搞娱乐活动很有必要,身体好了对年轻人来说也是一种福气,我们要感谢共产党,让我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充实。
正如这些老年人所说的,现在丰富多彩的休闲生活是从前不敢想象的,过去单调的城市建设已经焕然一新,如今走到街上,全是火红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字标语,深入人心的艰苦过去,鼓舞着新时代下的每一个人学会珍惜,物质生活向精神生活的转变,也实实在在的证明着我们的国家在进步,我们的人民也在进步。